我们身边总存在这么一群人,明明吃一样多的东西,但是人家就是瘦子,为什么我们却是胖子呢?真的是天生肥胖基因惹的祸吗?事实上,瘦子之所以是瘦子,是因为她们有自然纤瘦的秘密哦!

研究显示,瘦子对待食物的方式,和其他人就是不一样。瘦子和食物的关系较为轻松,胖子则比较紧张,专注地计算饮食量、进食次数,并将某些食物标示为好或坏。结果,用餐时间像是脑力激荡。看看减重专家如何剖析瘦子的神秘心态。
1.选择满足而非满腹
瘦子通常只吃六到七分饱,其他人可能继续吃到八分饱以上。这可能是因为我们将‘饱足感’误认为‘满足感’,如果没有吃饱,就觉得不满足。也可能是习惯将眼前的食物吃完,不论是否真的需要。
学习:吃到一半时,放下餐具,判断自己的饱足感。剩五口时,再做一次,增加用餐过程中的满足。这样也能减缓用餐速度,让饱足感出现。

2.饥饿不是紧急状态
多数胖子觉得饥饿是种需要尽快治疗的症状。瘦子知道饥饿感来来去去,因此忍受的时间更长。
学习:选择忙碌的一天,延迟午餐一、两个小时,跳过下午的点心,你会发现运作如常。

3.别用食物治疗忧郁
瘦子也会有情绪性的饮食,但他们能认出这种行为模式而停止。
学习:将“停止”加进字汇里,辨认饥饿、愤怒、寂寞或疲倦,这些都是最常激发情绪性饮食的原因。
如果真的很饿,选择均衡的点心,如一小撮坚果,维持到下个用餐时间。如果愤怒、寂寞、疲倦,能以其他无热量的方法满足,如跑步等,心肺运动会帮助消除愤怒。寂寞时打电话给朋友、出门散步,即使没有遇到认识的人,置身人群中仍能纾解寂寞的情绪。如果疲劳,就睡觉去吧。

4.吃更多水果
比起胖子,瘦子每天多吃一份水果,多纤维,少脂肪。
学习:检视自己的饮食习惯:每天吃两到三份水果,而非喝果汁。在早餐麦片或优格里撒上莓类,在三明治里加削片梨子,烤苹果当甜点。在桌上放一盆水果鼓励自己食用,拒绝自动贩卖机。

5.习惯的动物
饮食多样化是件好事,但太多样也有缺点,有时反而鼓励过食。瘦子的饮食内容较固定,没有太大的惊喜。
学习:试着维持一致的正餐,例如早餐吃麦片、午餐吃沙拉等。沙拉中也可加鸡肉或鲔鱼,但请遵守次序,就不会有太多脱序的机会。

6.自我控制基因
研究发现,五、六十岁的女性,最大的体重指标是“抑制指数”。指数较低的女性,身体质量指数较低,指数较高的女性控制能力较低。
学习:心情好的时候,抑制指数容易升高。参加宴会时提醒自己,每经过四盘点心才能拿一次;若外出用餐,与人分享甜点;如果压力大,准备蔬菜或红萝卜棒等。

7.活动量较大
平均来说,瘦子每天多了二点五小时的活动量,一年能减掉十六公斤。
学习:人们时常高估自己的活动量,多数人每天经常十六到二十小时都是坐着。携带计步器,每天试着走一万步,结合三十分钟的运动。例如以走楼梯取代坐电梯,用力擦地板等。

8.睡眠较好
瘦子每星期多睡两小时,科学家因此推论,睡眠时间和抑制胃口的贺尔蒙有关。
学习:每周多两小时睡眠,每天只须多睡十七分钟。从这里开始,朝每日八小时睡眠的目标迈进。
小秘方:记得吃早餐。百分之七十八的成功减重者每天都会吃早餐。每天走一万步能燃烧五百卡。